8/24 TNA 論壇 【在大罷免中成為他者?】- 王興煥
捲動台灣公民社會超過半年的大罷免運動,最終以0席的結果落幕;不只無法改變國會結構,甚至成為對執政黨的不信任投票。不以成敗論,我們固然肯定這是一次公民社會的普遍啟蒙與深度耕耘,厚植了民主韌性,功不唐捐;但大罷免為何功敗垂成?我們應理性、誠實地面對各方分析,才不至於讓耳目繼續蒙蔽在厚實的同溫層效應中。
我們必須承認,大罷免並沒有成功執行最重要的條件 — 廣納,包括社會議題與政治光譜的廣納。
親共的國民黨立委固然必須罷免,不代表百工百業遭遇的問題不存在,例如長久的相對剝奪感與貧富差距問題、高雄光電板的問題、中正路改名的問題,甚至是與726同步的南部颱風災情。以台灣的憲政設計,行政權仍佔優勢,也就是說執政黨(政府)必須承擔責任,但是我們看到社群平台充斥「這些問題先別談,一切等大罷免之後再說」的聲音。更嚴重的是,同溫層出現一種極端氛圍,將一切可能損及執政黨支持度的議題都視為雜音,甚至滑坡為:「批評執政黨」等於「反對大罷免」等於「中共同路人」。
「反共」作為大罷免的訴求沒問題,問題出在整體氛圍極端化:單一主旋律當道,拒絕廣納關心各種議題的聲音成為「我們」;許多人被焦慮狂熱的大罷免火焰灼傷,成為「他者」。
大罷免不只要廣納對執政黨的批判,還必須廣納不同的政治與政黨光譜。大罷免為台灣劃下的政治紅線 — 不得以中國利益在台灣亂政 — 是必要的,但包括我在內的大家有沒有盡力團結紅線之內的一切盟友?
根據長年的身分認同民調,在台灣想當中國人的比例,只剩5%甚至更低。所以罷免投下不同意票的公民,絕大多數不是親中親共,而是拒絕民進黨,或是拒絕執政黨獨大。我們都知道大罷免要避免形成「民進黨 vs. 國民黨」甚至是「執政黨 vs. 在野黨」的認知,但是很遺憾,我們沒有成功說服社會這場大罷免不是藍綠對決。
逝者已矣,來者可追。不信任執政黨的民意不等於統派,不是他者,這些民意需要疏導,不能放任成為國民黨與民眾黨的政治底氣。一個政黨無法同時執政又在野,民進黨有肩負本土執政的任務,我們需要其他忠於台灣的在野政黨,集結成長為第三勢力與反對黨的新選擇,讓台灣的政治結構,朝野都是以台灣利益優先。這是淘汰國民黨與民眾黨最可行的方法,也是台灣共同體的責任。
作者資訊:
台灣國家聯盟副總召,台灣基進黨主席
https://talk.ltn.com.tw/article/paper/1721316
2025-08-28
8/24 TNA 論壇 【在大罷免中成為他者?】- 王興煥
論壇 -從舊金山和約看台灣自決之路 — 回顧歷史契機、迎向世界舞台】
2025.7.1. 新的團隊上任了!
8/5 蘇紫雲教授專題演講
8/8 TNA 論壇 "捍衛網路商譽 企業責無旁貸" - 羅承宗
上個月
西元
2025
年
8
月
下個月
日
一
二
三
四
五
六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台灣國家聯盟 Taiwan Nation Alliance
電話:02-2321-7398
傳真:02-2392-6157
地址:100台北市青島東路7號2樓
隱私權保護 | 安全聲明 |
Google Map
|
聯絡我們
捐款專戶:台灣銀行 城中分行 帳號:045-004-02678-5 戶名:社團法人台灣國家聯盟